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覆蓋物二三事

幫土壤蓋件被子有許多好處
幫土壤蓋件被子有許多好處
學習了樸門之後,看世界的角度從此改變,其中,印象最深的概念之一,就是自然中沒有裸露土壤,落葉或地被植物總會層層覆蓋。因此,種植的時候若是使用覆蓋物,將會有許多的益處,這些益處約略如下:
  1.  增加含水量:覆蓋物遮蔽陽光,降低土壤的水份蒸發可達百分之七十,能大幅減少灌溉水量。
  2. 改善土壤結構:有機覆蓋物諸如落葉、稻草會逐漸分解成腐植質,能夠增加土壤養分、改善土壤結構。
  3. 緩衝土壤溫度:覆蓋物就像一層被子,在夏天時降低土壤溫度,冬天時為土壤保溫。
  4. 減少土壤沖蝕:覆蓋物可防止風吹、雨水沖刷、以及陽光曝曬而破壞表土養分的機率。
  5. 吸引益蟲:例如改可善土壤的蚯蚓會喜歡覆蓋物下陰暗潮溼的環境。
然而,正如大自然如此多元奧妙,像大自然學習而來的覆蓋物種植當然也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。真正開始執行之後,發現覆蓋物的種類、厚度,覆蓋的時機等,不但需要因地制宜,也要考量植物種類需求。
用雜草直接覆蓋有可能再長回來







種類:許多東西都可作為覆蓋物,簡單可分為有機和無機兩類,以下就我自己使用過的經驗分享。
  • 落葉:可分解成很優質的腐質土,山溝裡堆積分解的落葉就是種植最好的養分。若家近公園或山區,非常容易取得,只是要自已慢慢掃....。公園裡總會掃成一袋袋當垃圾丟棄,非常可惜,也可以索取看看。
  • 稻草:也會分解為優質土壤,但不易取得,且稻草較長不容易鋪得漂亮(雖然這不是重點但我很在意XD)。可向塌塌米店索取切下短短的邊條,但,塌塌米店不多了,太多人去索取,聽說現在大部分以改為販售(當然有價值的物資花費一些不是壞事)。
  • 粗糠(稻殼):很少用,只在教學時用過一次,因重量太輕,有風之處不適合使用,澆水時還會隨水流亂漂。應該蠻營養的,因為一般種菜的方式也有許多人會施灑米糠。
  • 樹皮:含碳量較高的覆蓋物,分解時會搶走植物需要的氮,且只能購買,價格較高昂。不過沒時間蒐集其他覆蓋物時,是最容易取得的方式,風大的地方也好用,比較重不會亂飛。
  • 樹皮在風大的陽台很好用
  • 雜草:田間清除的雜草曬乾後可直接使用,省時省力。但即使看似曬乾,有些生命力強韌的野草就算一小段莖也會重新生長回來(如果作物生命力有這麼強就好了)。
  • 石頭:好看、持久,不需要一直補充,但面積大的話收集不易,且無法產生養份。而且我發現不斷澆灌之下,大一點的石頭會慢慢沉進土裡。(塑膠布也算無機覆蓋物,但破裂的塑膠布會進入土壤,還是不用好。)
厚度與時機的那些事:
  • 夏天厚一點的覆蓋物保水又為土壤降溫,冬天則可保溫。但需要了解植物特性和在地通風狀況。曾有朋友上完課後就為家門前的果樹鋪上覆蓋物,結果太過潮溼果樹反而凋萎。
  • 好住的覆蓋物底下除了蚯蚓,還會有很多動物搬進來,像是鍋牛、螞蟻等等,某些動物可能會對植物造成傷害,例如我被蝸牛吃光光的高麗菜。但我認為瑕不掩瑜,只是要善用其他方式應對,利用忌蔽植物、障礙物,或等植物長大強壯一點再增加覆蓋物等等。
    覆蓋物下的樂活蛞蝓
  • 善用活的覆蓋物,例如地瓜葉、蔓花生、南瓜等等,自己能夠生生不息,自動蔓延,不需補充,也不容易過厚,適合大範圍覆蓋。
  • 洪葛藍說,其實自然界不常一直存在厚厚的有機質堆積,再加上各種種類的覆蓋物表現狀況不同,土壤的礦物質組成不一定得以健康平衡。因此,觀察、互動與學習至關重要。